2021年11月1日,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、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、東北、華南、西南、西北、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,開展11月上半月(1-15日)全國空氣質量預報會商。
總體情況
11月上半月,全國大部擴散條件較好,空氣質量以良為主。其中,3—5日,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中南部、汾渭平原、蘇皖魯豫交界地區局地可能出現PM2.5中度及以上污染過程;6日,受區域傳輸影響,長三角地區、湖南、湖北局地可能出現PM2.5輕至中度污染過程,短時可能達到重度污染??傮w來看,大多數地區的首要污染均為PM2.5。
據生態環境部大氣司司長劉炳江介紹,2020年,全國仍有125個城市PM2.5年均濃度超標,PM2.5污染尚未得到根本性控制。
PM2.5來源廣,工業廢氣、機動車尾氣等是PM2.5的主要排放源。而隨著近年來餐飲業的迅猛發展,餐飲業也成為了PM2.5的一大重要排放源。研究表明,餐飲排放的油煙顆粒物,絕大部分都是細顆粒物(PM2.5)。依據《城市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編制技術手冊》估算,餐飲企業單個灶頭年排放的PM10、PM2.5、VOCs、BC、OC分別為:5.48、6.26、7.82、0.13、4.38千克/年。北京市2018年最新公布的PM2.5來源解析顯示,餐飲源貢獻了約4%,在廣州,這一比例為6%左右。
全國“12369”環保舉報辦理情況顯示,建筑業、住宿餐飲娛樂業舉報合計占比超六成,其中餐飲業的投訴舉報約占15~20%左右,是對居住生活環境造成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。以北京市為例,2019年7月,餐飲污染方面投訴占北京市涉大氣污染舉報的28.1%。
因此,加強餐飲業污染防治,是解決群眾身邊的煩心事、鬧心事的重要措施,是提高居民居住環境滿意度、保障人體健康的重要措施,是持續改善城市空氣質量、促進優美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措施,必須加以堅持。